| 课程类别: 财税管理 |
| | 上课地点: | | | | 课程人气:
168次 | | | | |
【讲师简介】
李老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全国管理咨询师;北京财税研究院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河北财经学院等院校特聘讲师;我司首席税务咨询师、著名实战派税务专家。
增值税立法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课程大纲】
增值税法的变动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有的地方看似变动很大,其实没啥变化;有的地方看似乎差异不大,其实暗流涌动;有些规定看似取消了,其实依然存在;原先很多可为之事变得不可为,原先很多不可为之事变为可为;这些将成为立法后重要风险点和稽查重点。
单纯的逐条学习文件远远不够,只有结合经济大势、稽查和反避税深度剖析条文,“四位一体”才能真正掌握增值税法、防控风险并规划降负、提升税收利益。
一、增值税法征税范围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立法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有哪些?
2.劳务(加工修理修配)去哪了
3.分清“有偿”、“无偿”很重要
4.何谓“境内、境外”,立法前后表述差异大
5.支付境外费用,代扣代缴义务必履行,如何计算?有何技巧?
6.依照法律规定被征收、征用而取得补偿是否征收增值税?
二、税率在立法前后的变与不变、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税率波澜不惊
2.5%的核定率去哪里
3.何谓兼营?税率如何确定?
4.新法取消混合销售概念,一项应税交易涉及两个以上税率、征收率,如何纳税?变化大风险大
三、销项税额立法前后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销售额包括的范围有哪些?
2.外币结算如何确认销售额?
3.非货币形式销售额如何确认?
4.销售额明显偏低或者偏高是否一定纳税调整?
5.如何给税务机关解释“正当理由”?
6.杀手锏——不可忽视的“二十条”
四、视同销售立法前后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视同销售“十”变“三”,7条视同销售去哪了?
2.立法后企业之间无偿提供服务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不要想的太天真!
3.立法后企业间相互担保风险烟消云散
4.委托代销商品预计有大变动
5.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是否需要视同销售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是否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7.取消“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为聘用的员工提供服务不征增值税”后,单位为员工无偿提供班车、餐饮服务是否视同销售?有偿提供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8.视同应税交易以及销售额为非货币形式的如何确认销售额?
五、进行税额立法前后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增值税扣税凭证有哪些?抵扣有何要求
2.“购进与应税交易相关进项可以抵扣”, “购进”理解不同,抵扣范围差距巨大
3.进项税抵扣的“三大原则”
4.立法前后不得抵扣项目有哪些变化?
5.立法后餐饮服务能够抵扣进项税吗?有优惠需防控
6.立法后不是专门用于不得抵扣项目的固定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还能全额抵扣吗?
7.不征税收入对应的进项税能否抵扣?
8.留抵退税立法常态化—变化大
六、融资立法前后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立法后利息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
2.立法后统借统还财税风险把控及税收优化
3.立法后资金池财税风险把控及税收优化
4.存款利息不征增值税,何谓“存款”争议多多,风险多多
5.立法后利息票据财税分线把控及税务优化
6.利息税前扣除涉税要点把控及处理技巧
7.请冷静一下,其实被关联方无偿占用资金的增值税风险还未完全排除的
七、税收优惠立法前后深度剖析、风险防控及税务优化
1.增值税的起征点—小额零星业务立法后还能运用吗?
2.免税项目多多、风险多多
3.兼营增值税优惠项目,财税如何核算?
4.增值税优惠可以部分放弃部分享受吗?一般纳税人有惊喜、小规模任性
八、高风险区域—增值税法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1.立法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何规定?立法前后有何不同?
2.“收讫销售款项”是否等于收到钱?
3.何谓“取得销售款项索取凭据”?风险如何把控?
4.如何理解“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日”?在发生应税行为前开具发票存在涉税风险吗?
5.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的税务优化
九、增值税法纳税地点有变化需关注
1.立法后增值税纳税地点如何确定?
2.税款交错地方,有可能交“2次税”
3.建筑服务纳税地点重新回到“解放前”,生效前后风险如何把控?
4.各税种纳税地点汇总比较
|